于刚起步的阶段,各方面的资源极为有限。而搞工业区的话需要的投入是极大的,不是每个地方都和上海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凭借地方财政就能够搞出来一个苏州河北岸轻工业区来的。
不管是广州还是天津又或者是武昌,这些地方如果要搞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区,前期需要的资金投入是相当大的,前期要征地,要把土地进行平整,甚至还得提前修起厂房来,然后道路,桥梁。水,煤炭等燃料的供应,能够停泊大型船只的现代码头,码头和工业区之间的道路。
这些基础建设所需要的投入都是相当庞大的,哪怕是帝国的中央财政也很难同时支持不了几个的工业区的发展。
毕竟帝国内的财政收入虽然不少,但是花钱的方面更更多,大头是军费,其次则是行政费用,剩下的各部门一分,最后分到用来扶持工业发展的资金是极为有限。顶多也就一千万出头,再多的话基本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虽然经济规划委员会已经预定在多个地方筹办工业区,但是肯定有个轻重缓急之分。有扶持力度大的有扶持力度小的,有先办的,也有后办的。
皇上林哲喜欢办实业,推广工商,这在帝国官场里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上人人都知道,而这些官员们也都知道,要想快速往上爬,要想自己在皇上心里占据一定的位置。没有什么比办工业更有效了。
前面的毕宣溪,郭龙云等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这两个擅长办工业的人这两年圣眷极浓。郭龙云在安徽巡抚任上就不说了,现在作为经济大臣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被陛下极为看重的。
毕宣溪的话。他在郭龙云调任经济大臣后,直接跨过了布政使这个级别,然后直接高升为安徽巡抚,成为一省疆臣。
所以,很多心思活络的人都是想要办工业什么的,用来博取高官厚禄,但是奈何大部分的官员都是读四书五经出来的传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