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军里单单是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其总兵力就已经是超过了十万人,如今的中华军有着步兵师整整十三个。另外还有两个近卫师,海军拥有大小战舰数十艘。将士一万余人。
规模如此庞大的中华军林哲自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全部掌控,所以他就是逐步的把军权,尤其是指挥权下放。
目前来说,受到通讯水平的限制,中华军的前线军官几乎拥有全部的临战指挥权,比如说济南战役怎么打就是施清瑄一人就能够决定的事,统帅部那边虽然也可以发号施令,但是给出的命令一般都是战略上上的,而不是具体作战命令。
比如在后续的北上战略上。统帅部给予第六军施清瑄的命令并不是说让他什么时候进入直隶,什么时候攻克天津,而是一些带有指导性的文字,比如说为统一大业,需尽快攻占北平,彻底推翻伪清政权云云。
至于说怎么进攻北平,甚至什么时候进攻北平。这其实统帅部那边是没有决定权的,只有施清瑄这个前线将领才能决定,他觉得下个月就有把握攻克北平,那么他就下个月打,如果他觉得部队需要休整,等上一段时间。那么第六军就会等上几个月,甚至是他觉得如果单凭第六军打不过,需要暂停对北平的进攻,那么后方的统帅部也只能干瞪眼。
这个时候要么是林哲亲自下令把施清瑄撤职,要么是让施清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
这并不是说林哲或者统帅部的联合参谋部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通讯条件的客观限制,没有电报的年代里。要想指挥千里之外的大军是基本不可能的事,哪怕是等到了数十年后电报 技术成熟,但是一般情况下后方统帅部也是不能随意遥控乱指挥前线部队的,不然的话就是校长第二。
遥控指挥,甚至是越级遥控指挥部队作战,一般都会死的很惨!
基于通讯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林哲赐予了前线将领,尤其是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