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月吧,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两三千万。”杨锐说的宽裕了一些。
小陈却是听出来了,苦笑道:“您的跨度也太大了。”
“太大吗?和1亿美元比,都在范围内吧。”
“但对银行来说,就截然不同了。”小陈说话的时候没抬头,也就看不到色变的银行官员们的模样了。
其实,他是知道领导们的脸色不会好。
这么多的钱,除非是站在银行的立场上说话,否则,任何一点损失,都会让领导们肉痛不已的。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最好是杨锐将1亿美元存个定期,次一点是存个活期,若是能用活期的利息存个定期当然更高。
而他们对小陈的期待,大约也就是希望他像是一名普通的银行柜员似的,劝说客户即可。
可惜,小陈并不愿意这样做。
他在银行系统里很长时间了,对于银行系统的秉性,他也渐渐的摸透了。
银行就是一个脆弱的短视的嫌贫爱富的机构。
这是它的系统构造所决定的,不是里面的工作人员热爱世界就能改变的。
金融系统的利润是来源于资金不平衡的。
为了追逐利润,金融系统必然越来越脆弱,而为了保护它的脆弱,就必然短视。
资本主义的银行只想将钱借给有钱人,社会主义银行也不想把钱借给穷人——农村信用社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其结果是烂账遍地,无数的社员损失了自己的股本,每人一块或两块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对于银行职员来说,他们也总是免不了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做个估价。
例如工作,是不是能折算成现金呢?
实际上是可以的。小陈毕业的时候,家里若是能存一大笔款子在银行,说不定就能跨过基层的阻碍,进入分行了。
就是总行,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