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撒金箔了。”
“咱们的译文出版社出的牛津高级字典不是也印的不错?尤其是前几年有基本,刘老师校对的极认真。”同样是来自出版社的官员说起这个来还是很有点骄傲的。
马处长却是翻书找到了书籍的定价,确认了数字,讶然问:“真的假的,一本书卖130美元?美国人都是冤大头啊。”
“美国的书就是卖这么贵。”杨锐笑着插了一句,免得无穷无尽的问题再出来。
“中文版呢?中文版要卖多少钱?”马处长向杨锐问了一句,又看向旁边的出版社官员。
“这么厚的书,起码要13块吧。”出版社的人颠了颠,问杨锐道:“你找好出版社了吗?要不要我们帮忙出版了?”
“北大出版社估计会出,我也不确定,先等一下吧。”杨锐更愿意交给史贵的出版社,于是只是拖着。
出版社的人也就是问一句,杨锐没有立即答应,就不再多说。毕竟只是一本学术书籍,如果不是因为有英文版的话,他甚至连问都不需要问。
在国内,学术书籍不列入教材计划几乎是卖不出去的,当然,国外也是一样,但国外的教材计划都是各个学校拟定的,这让出版社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在国内,计划都是自上而下拟定,新出的教材想列入其中,难度极大,自然的,利润也是来自于公关水平,而非教材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对于学术书籍的出版基本没什么兴趣,即使是知名教授撰写的教材,往往也需要自负盈亏,也就是先给出版社书号成本,印刷成本以及应得利润,然后自己想办法卖出去。
杨锐的书倒是有些不太一样,毕竟,他现在随身携带的噱头是很不少的,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
马处长倒是听的有了些兴趣,笑问:“中文版是要翻译过来,还是你有中文的稿子?”
“中文的稿件还需要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