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眼下已经形成文贵武贱的格局,武官即使坐到一品,也不如文官三四品含金量高。
卫所制由于制度严重不符合大明实际国情,各卫逃军严重,广东地区亦不例外。有些卫所实有兵力不足额军一成,基本已经失去原有的职能。一支部队不能履行职能,长官也就很难被人看的起,于是恶性循环,卫军的地位就更低。即使是举人,也可以役使卫军为自己工作。
作为天子亲军而存在的锦衣卫,属于这种大环境下少有的异类,虽然不敢招惹文官,但基本还可以维持住体面。
大明两京十三省,设锦衣卫千户所十四处,每一个千户所统率本省锦衣校尉。因为锦衣无定员,名义为千户,实际统帅人数则过万数,加上只受统帅未曾列籍的力士军余等等,三五万人也不稀奇。
天子冲龄即位,首辅当国,且自嘉靖朝陆炳死后,锦衣势力大不如前,当今缇帅刘守友,权势大半被东厂所夺。但是在地方上,依旧是一支不可轻忽的势力。
尤其锦衣官作为天子耳目,向来有单独上本的权力,奏本不经通政使司,由锦衣卫所沿途转交京城指挥使司,直奏君前,所奏内容外人无从得知。这种权力就像一口半在鞘外的利剑,让谁也不敢轻易试其锋芒。
再者锦衣卫于水旱码头都有影响,不管地位如何下降,该有的分润总是会有,权弱而财力不衰。
广东锦衣千户萨保祖籍福建,其祖上于靖难时运粮入燕京立有大功,后随郑和出海西洋,七子出海五子殉职。靠着这份人命换来的功劳,挣回世袭罔替指挥佥事官衔,实授千户,于广东而言,亦是一支不可轻视之力。光是手里拿捏的几万人的伙食钱粮,再加上码头上货船孝敬,其富贵就不问可知。
萨世忠虽然是武人,却喜读书,头上有个秀才的功名,就没继续应考。对于读书人的尊敬,尤其是对于才子的尊敬,让他对待范进的态度与那些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