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苏联将会被德国和红警帝国瓜分,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多少能够坚持。
如果可以打赢其中一方,苏联还有机会赢得战争。
如此关键的要地,赫鲁晓夫又岂能放弃。
没有选择的苏联人,只能派遣更多的军队,进行防御。
而第三战区,也集中所有的兵力,朝着伯力和共青城靠近。
后续占领区,全都由卫戍部队和后勤部队管理,红警兵团一线作战部队,不是卫戍地方,主要执行便是作战,在卫戍部队接替之后,就会解放全部的力量,前往新的战场。
目前第三战区主力,已经全部进入东西伯利亚,急行军,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便能够抵达伯力和共青城。
这场战争,打的就是争分夺秒。
詹富淳没有时间给部队休整,周边大量的苏联士兵全都撤回,他必须要趁着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便给予致命一击。
赫鲁晓夫打的什么算盘,詹富淳很清楚。
在苏联人看来,红警帝国来到东西伯利亚作战,漫长的补给线,会让红警帝国难以维持长久的作战。
只需要挡住敌人的进攻锋芒,等待冬季的到来,西伯利亚战斗将不得不暂缓,便可以为苏联争取更多的时间。
然而赫鲁晓夫并不知道,红警兵团根本不需要长途的补给。
在占领了乌苏里斯克的三天之后,乌苏里斯克内便修建起了大量的军工厂,部队的武器弹药消耗、保暖的被服,都可以就近补充到部队。
唯一要补给的便是士兵的一日三餐,但是对拥有强大航空运输能力和随时可以修建起机场的红警兵团来说,这种补给难度并不高。
更何况还有海参崴的港口运输补给,别说是提供五十万作战部队的每日食物补给,就算是让第三战区天天开派对,资源都绰绰有余。
而且论起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