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的看向晚秋。
“什么亲戚,这么大仗势?”
“小姐,应该是娘家人,要不,您到阁楼去看看?”
“娘家人?”小白菜轻轻的重复着,起身上了阁楼。
老刘庄村口,赵锦魁领路站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一群赵家的人,最后面跟着一群赵家的媳妇,姑娘,嘴里喊着“姑爷,姑父,等等。。。”
鞭炮声,刘家的人知道姥娘家的人来了,刘老大扛着油馍棍(油馍是指油条,油馍棍,是指用炸油条的油,把白纸剪成一条条,黏在棍子上,通称:引魂幡);王氏跟在刘老大身后,一边哭,一边念叨,没有刘老二一家,朱氏当然跟在王氏的身后,再往后,跟着刘老太爷的两个闺女,众多的孙子,还有一些旁门的侄子,同宗,一道去迎接姥娘家人。
老赵庄的人就等的村口,直到看到刘老大扛着油馍棍出来,这才往里面走,男人走在前面,女人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哭,一边念叨。
“我的姑父啊!你好命苦啊!日子过好了,你就这么走了。”
“我苦命的姑爷爷啊!你咋就舍得走了哪!”
接姥娘家人,是非常规矩,重视的,听到鞭炮上,村上不少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姥娘家的女人,一个拉着一个,哭的出来的,当然是走在前面,比较亲的,哭不出来的,直接拿手帕遮住了眼睛。
就在赵锦魁距离刘老大一仗远时,刘老大双膝跪地,磕头迎接,这带表对姥娘家人的尊重,磕头也是为已故的人免灾,让他们能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上,一路畅通,不受欺负,到了阴间,也少受罪。
“我的个爹啊!我的个亲爹啊!你咋就走了哪!”刘老大低着头,一边哭着迎接姥娘家人,一边念叨。
“我的个爹啊!你咋就这么撇下我们走了哪!”相比于刘老大低沉的哭声,王氏的哭声可谓是鬼哭狼嚎,拼了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