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后,司马懿也立刻一步到位,直接从怀才不遇的行政官员变成帝王心腹。搞不定老子就搞儿子,一边装怂一边等他老子死,小20年就这么过来了,将一个“忍”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放在陈行远身上,不与当时的蓟京分行行长争权,只十年如一曰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世无争;早早发现了罗莎的伎俩却置若罔闻,只任着她仗着行长狐假虎威,张扬**,等待……忍耐……等到金额足够多,窟窿足够大的时候一击必杀。
最后就是精髓的“狠”字了。
曹丕命短,没多久,这个金大腿就归西了,不得不说人算不如天算,运气永远是高手的第一大敌。相比于司马懿,新上任的小皇帝显然更信任叔叔舅舅什么的,这就让司马懿的位置又有些尴尬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发挥才华,后来一系列的壮举让他一步步到了功高盖主的实力。这种时候,群臣就要偷偷献策了——这家伙要谋反。面对后来每一位皇帝各种质疑的时候,司马懿都选择了稳和忍,逆来顺受,让我干活我就上去拼,让我歇着我就回家种田。有必要时装老年痴呆和癫痫,怎么耸怎么来。
因为他知道孔明就在对门,只有自己能跟他干。
果不其然,又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最后曹家还是不得不给他兵权,不然没人能干的过孔明。就这样一会儿大权在握一会儿老年痴呆,几十年又这么憋过来了。
他必须要做到“稳”和“忍”,最后那个狠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最后的几十年里,曹家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一个曹家的人与司马懿一同掌兵权,级别上曹家的人是最高指挥,司马懿是副手,这样既可以用上司马懿,又不怕他谋反。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司马懿等了很久的白痴终于诞生了,曹爽的大将军横空出世。
在曹爽眼里司马懿不过是个臭打工的,但经历过若干场战斗后,他不得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