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的消耗战,所以石油就成了德军能够挡住中华帝[***]的攻击,一直撑到德国研发出核武器之后的关键因素。
而希特勒同样很清楚,苏联的外高加索石油区目前在亚美尼亚军的实际控制之下,亚美尼亚作为中华帝国的铁杆盟友绝对不会将外高加索的石油给德国的。而外高加索的石油资源丰富,一旦德军将其占领,那么将从根本上解决德国的石油短缺问题,甚至都不再需要提炼煤化油了。
于是乎,希特勒在对华宣战后立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第二次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未明朗的时候就集合20多万精锐德军部队向亚美尼亚军控制的顿河流域推进。
希特勒要夺取外高加索石油区,亚美尼亚政斧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亚美尼亚军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进攻顿河流域的德军就成为其必然选择之一。
亚美尼亚军主动出击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便是中华帝国对土耳其的政治和军事施压结果。早在亚美尼亚军入侵苏联外高加索石油区的时候,当时作为同盟国成员的土耳其便面临来自中华帝国的强大政治和军事压力,土耳其政斧被迫放弃进攻苏联,将黑海的土耳其军撤回本土,避免跟亚美尼亚军正面摩擦,因为对亚美尼亚军开火就是对中华帝国宣战,这点土耳其政斧非常清楚。
而当中华帝国对同盟国正式宣战时,土耳其政斧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不适合再进攻苏联,得罪中华帝国将给土耳其带来灭顶之灾,毕竟中华帝国在塞浦路斯的军事基地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土耳其造成毁灭姓打击。所以,土耳其政斧在中华帝国对同盟国宣战的当天就宣布退出了同盟国,但也不敢得罪同盟国,于是宣布中立。
亚美尼亚军进攻德军,侧翼就会受到土耳其军队的威胁。因此,中华帝国急于让亚美尼亚军区打德军,于是不得不再次向土耳其政斧施压,迫使土耳其政斧放弃中立,必须选择一边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