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伤痛忘不掉。
当然,苏联也一直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一直想军事入侵富饶无比的中华帝国,夺回沙俄时代丢掉的领土。苏联入侵芬兰不过是斯大林大规模扩军的借口而已,苏联统帅部秘密修改了沙俄时代的黄俄罗斯计划,红军强悍的战斗力让苏联人自傲无比,整个苏联红军纷纷在斯大林面前炫耀:“苏联红军有信心凭借面包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中华帝[***]。”
但中华帝国的原子弹的试爆顿时逆转了这个局势。震惊的斯大林虽然外表强装镇静,但却秘密地召集军方科技人员,大规模开采铀矿,建立原子弹实验室,要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人就已经初步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当时和德国化学家哈恩一起工作的犹太化学家迈特纳从德国逃到苏联,并将他所知道的中华帝国核反应堆研究不过是假象,真正的铀裂变可能用于军事的消息透露给了苏联人之后,斯大林决定也展开核物理方面的研制。但苏联没钱,人才技术储备也非常有限,设备更是达不到研究核物理科学的精度。同时,斯大林也无法想象到原子弹的真正威力,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苏联真正算是跨入核物理门槛的研究始于1936年,那时国际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国外人才流入苏联,加上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由库尔查托夫和彼得?卡皮察等科学家主持开始了艰苦的核物理研究试验工作。
到了1938年,苏联成立了“铀研究委员会”。这些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实验,表明通过在快中子中的持续链反应,只需几克的铀235便可实再核爆炸。
1938年底,苏联获得中华帝国在西疆区的核试验情报,虽然斯大林当时还不信,但却重视起原子弹的研究了。
与此同时,苏联地质专家在阿尔泰、乌拉尔等地找到了丰富的铀矿资源的车里雅宾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