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不到苏联这个程度。
因此,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低估了苏联的斗志和能力,为了当前利益而没有全面经济封锁苏联,等到苏联发展起来再制裁苏联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苏联的壮大自是后话,就眼前来说,中华帝国利用苏联得到了相当大的好处,整体上得大于失。
第一个回报就是在中苏贸易建立后的第三个月时,中华帝国向苏联出口的一部分武器装备和医药器械是用于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
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在全球各地建立活动小组,煽动当地武装力量反对欧洲列强殖民者。首当其冲的就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在战后已经瓦解,加上希腊、英法和亚美尼亚的军事入侵,导致土耳其失去了大片土地,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阿拉伯、伊拉克等相继爆发读力战争。其中伊拉克被土耳其划给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中华帝国在科威特的驻军出动镇压了伊拉克的武装起义,但却扶植了一个伊拉克傀儡政斧,听从中华帝国的意志,实际上已经从土耳其分离读力,土耳其对此也是默许了。
不过,土耳其不甘心失去埃及、叙利亚等地,因为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可以为土耳其换取巨额收入。但是,就因为埃及有一个苏伊士运河,那里也成了东西方列强激烈争夺的焦点。
在世界大战前,中华帝国选择了退出苏伊士运河,将股份套现,并且导演了一出精彩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巨大矛盾之戏,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大战的导火索之一。
到了战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知道世界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是和平状态,贸易繁荣,这个苏伊士运河将会得到巨额利润,因此希望重新控制这条重要的经济和战略通道。
同样,大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达成了马德里和约,英法德三国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德国有鉴于世界大战期间根本兼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