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进步党,以对抗民生党和明煮党独大之势,同时一脉相承而来的民生党和明煮党也开始为了执政而相互竞争。中华帝国的政党政治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两极分化和对峙阶段。
政党政治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明煮政治的内容,虽经清末十数年的鼓吹与宣传,但相当一部分政客们对西方的政党政治认识极为肤浅,对政党制度的精义了解不够,将之与中国古代之朋党相提并论,认为政党不过是野心家借以争权夺利之工具。
因此政党政治在中华帝国建国初期时是畸形的、残缺的。同时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仍然是传统小农文化,人治观念未能向法制观念转变,尽管中华帝国实行的是融合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这两个制度优点相结合的五省九部政治制度,但是在帝国国民的心中,王辰浩的影响力巨大,导致帝制观念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这也就导致现代明煮共和观念非常薄弱,各个政党都为了争夺中央和地方权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政党。
中华帝国建国之初,政党活动范围仅仅限于国会和地方省议会中。民生党和明煮党在王辰浩的指导下,纲领还算明确,但因为王辰浩的影响力过大,使得民生党和明煮党的最高目标就是组织内阁,而且是对皇帝负责的责任内阁。
在地方上面,各省省议会的党派居多,但他们没有人指导,缺乏具有远见的政纲,因此脱离阶级,脱离国民,甚至认为中华帝国下层社会群众愚昧落后,素质低下,无论是改革派还是守旧派,都不能以下层国民作为一种借用力量,政党活动成为少数上层人的活动。这种情况很容易滋生地方军阀主义,成为未来中华帝国的政治发展的阻碍。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个政党在思想上有了变化,但是也仅仅是个别政党实现了升级,大多数政党依然停留在传统思想上没有进步。
但这并是不是令王辰浩最担心的方面,王辰浩最担心的是封建遗老势力影响帝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