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13世纪以来一直是倭国九州东部的重要港口,1911年以吞吐量计为倭国第七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15万曰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
但自开战起一年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中华帝国海军舰炮和航母战斗群舰载机的猛烈攻击,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甚至中津大半个市区也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
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堤坝,而且还是由木桩木板临时搭起来的,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附近海岸线没有港口设施和防波堤,离海岸不远有一条与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中津港区航道相连,但这条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当危险。
从中津到本州有三条航线,至四国岛的宇都港的航线航程最短,仅40海里,但中华帝国左翼军团已经占领了佐伯港,走那条航线很容易被中华帝[***]发现,并招惹中华帝国海军过来,因此无法使用。通往德山下松港航线距离稍长,65海里,但曰军已为了抵抗中华帝国海军的炮击,在港口外围布置了大量的水雷,短时期里难以清除,也无法使用。唯一能够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远的山口港,全程近75海里,驶完全程几乎要7小时。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认为他们已经摧毁了中津港,因此很久都没有派战舰过来了。虽然这里没有中华帝国海军的炮火威胁,所有航空母舰都被调给左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