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联合上百家大公司,试图打破中华帝国对欧洲贸易的垄断。他们希望向欧洲出口军火和物资,但是同盟国方面不买美国的账,协约国方面的英国是美国人的祖宗,原则上愿意从美国进口物资,但是迫于中华帝国的苛刻出口附加条件(不准进口美国物资),协约国需要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因此不能正面得罪中华帝国。英国方面表示,除非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否则很难大规模从美国进口物资。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等财团为了分得一块欧洲的大蛋糕吃,开始怂恿美国政斧参战。
第二方面原因来自政治。美国政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原本不想参战。但是中美不断升级的军事对峙,以及在曰本问题上,中美矛盾差一点儿激化。中美两国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迟早要爆发战争,尽管美国尽量避免爆发战争,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中美战争将为时不远了。
1914年,中美两国在军事上发生了83次海军对峙,中华帝国海军甚至击沉了美国二十多艘潜艇。中华帝国对曰作战,一旦曰本屈服,那么美国将失去在亚洲牵制中华帝国的筹码,双方将正面对抗。
曰本外交官伊藤博文第三次访美,再次陈述了曰本对美国的重要姓,要求美国出兵救援曰本。
美国国会认为,直接出兵曰本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力跟中华帝[***]力差距太大,美[***]方还没有做好跟中华帝国全面开战的准备,防守还可以,主动出击是不可能的。
英国一直希望把中华帝国和美国拖下水,但是中华帝国的立场非常坚定,英国多次试图拉中华帝国下水都未能成功。不过美国作为跟英国同宗同源的国家,英国在经过两年的说服过程中,渐渐的让美国政斧松口。尤其在大西洋上,的确有德国潜艇将美国商船击沉,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次美国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