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俗人回档 > 第1367章 杀秋

第1367章 杀秋(2 / 5)

尖的音乐选秀节目,导师必须得服众才行。

所谓服众,首先你得是大牌,而此“大牌”,不单单指出道早,有几首歌,有一定名气,它还需要导师具备高人一筹甚至数筹的专业素养和音乐理念。

最起码台上学员唱完一首歌,导师得能从专业角度跟学员讨论曲式、乐器和音乐风格,得能给学员以专业建议和点拨,否则一个只会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坐在导师席上,开口闭口就两句“你唱的很不错”、“你的声音很好听”,那样不只是该导师自取其辱,对《中华好声音》这档节目的权威性也是一种伤害。

导师稀缺性的第二点体现在“综艺感”。

“综艺感”这东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吧,“综艺感”要求明星口才好、思维敏捷、会控制气氛、会玩梗、有一定文化艺术积累,同时还得能放下包袱玩的开,收放自如。

说简单呢,其实就六个字——高情商!会说话!

相比知名度和音乐素养,“综艺感”这东西尤其可遇不可求,因为它取决于人的性格,算得上是天赋的一种。

仔细数一数,两岸三地大牌歌手虽不多也不少,可去掉生性高冷的,去掉天生话不多的,去过已经过气的,再去掉说话耿直的,会发现其实可选择不多。

特别是四位导师的组合还要讲究男女比例,讲究音乐风格类型区别,以及两岸三地所属地域比例等,可选择的范围再次缩小。

正因此,合适的大牌导师一定要像“回血丸”一样,在关键的时候吃,在必要的时候请,用新导师抵消观众的审美疲劳,把观众牢牢留在电视和电脑前。

不然的话,假设沈馥没有怀孕,然后《中华好声音》不计成本,第一季就组合出沈馥、张学友、李宗盛、周杰伦这样一个超豪华阵容,第一季是爽了,以后怎么办?

第二三季还能请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