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顺地往徐家打电话,或者登徐家的门了。
见正事开门见山地谈完了,徐婉适时插话说:“好了,小边第一次来家里,都别这么严肃了。小边啊,我是秀秀的姑姑,收到秀秀从香港带回来的礼物,还没当面感谢你呢。”
边学道笑呵呵地说:“您是长辈,给您带礼物是应该的。”
李正阳看了一眼手表说:“到午饭点了,出去吃还是在家吃?”
问题一出,徐康远和李秀珍看向徐尚秀,徐尚秀则看向边学道,边学道说:“在家吃点简单的,我总在外面吃饭,这胃一沾饭店的油就不舒服。”
徐婉和李秀珍听了同时起身,徐婉问:“小边喜欢吃什么菜?有忌口吗?”
边学道说:“我没忌口,什么都吃,随意弄点就行。”
女人全去厨房了。
好在知道边学道要来,徐家提前准备了各种蔬菜。
准备蔬菜是两手准备之一,主要是李正阳觉得第一次登门最好还是吃家宴,所以上午他开车出去买了很多菜回来,结果,真让李正阳猜对了。
李正阳虽然是个小城市的包工头,但他思想相对开明,广交朋友,喜欢旅游,国内的名胜古迹,东南亚、欧洲、北美诸国,他基本走了个遍,就眼界来说,跟一辈子没出过北江省的徐康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的地方多,看到的风俗人情多,人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发生变化,所以,聊天时李正阳勉强能跟上边学道的思维,徐康远则只能陪笑。
见未来的岳父插不上嘴,边学道有意往徐康远身上引导话题,可是没办法,两人从生活环境到人生经历都大相径庭,一个话题聊超过三句,就会发现大家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
比如从徐尚秀开始聊,没一会儿聊到了徐尚秀研究生读的“对外汉语”专业,然后自然聊到毕业后的就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