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陈文强还不能称之为复兴会的经济基础,但最大的金主却是当之无愧。所以,他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他的想法只要是具有实践意义且是有道理的,便基本上会被复兴会所采纳。
时机未到,时机未到啊!在陈文强的设想中,革命要总爆发,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张之洞不能坐镇湖广。在湖广十七年执政,他的威望太高,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只要他发话,往往比圣旨还好使。所以,发动新军固然在进行,但在新军中的党人是很难占到多数的,同情革命或随波逐流的官兵能不听从张之洞的命令或安抚?
其次,清廷的立宪进度或措施要引起立宪派的反对和义愤。要知道,宪政派不仅多是工商巨子、实业家,财力雄厚,更在地方具有稳定人心的巨大影响。没有立宪派的响应和支持,革命很难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完成各地政权的转移。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比如清廷中枢变化,政局动荡;比如突发重大事件,可为革命军所利用等等。但这些,在陈文强看来并不是必须的。
综合以上的考虑,陈文强是有些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希望张之洞被调离湖广,以便日后在此发动时能够顺遂;另一方面,张之洞调离之后,对他的产业和布置会有多大的不利影响,他还不无顾虑。
在当时的中国,尽管清廷推出了鼓励民间投资近代企业的《奖励公司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条例,但积习难以骤改,没有官府的支持,或者说是遭到了官府的打压和刁难,工商企业是很难经营的。以厘金为例,如果不是张之洞的政策优惠,陈文强在湘鄂的诸项产业便要多支出很多的金钱。
所以,正如张之洞所说,陈文强也觉得投资编练新军,并借此加以控制,对他和他的产业,未尝不是一种保障。有人有枪,就算换了领导,也要掂量着办。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