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算下来,能够前来围攻革命军的光新军就能有万余,再加上巡防营,数万军队是可以预计的。
而革命军呢,反正的、迫降的、招募的,再加上骨干人马,现在也不过五六千人。虽然随着光复区的扩张,兵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训练、整编也需要时间,清廷会坐视其稳步发展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不分析不知道,不讲明也没有紧迫感。革命军分兵四掠,积极拓展腾挪的空间,壮大自身的力量,同时也尽量消灭日后的敌人。对此,秋j等高级军官是清楚明白的,也更有一份急切的心情。
但革命军是否会陷入苦战,最后因损失惨重而被迫退出国境呢?这倒也不能够最后确定,因为革命军虽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也有优势在手。首先是武器装备,重机枪、轻机枪、手榴弹、电报机,这是新军也没有多少,甚至是全然没有的;其次是地形地势,在山地为主的地区,大兵团的会战很难实现,革命军也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战术;最后便是清军分路而来,即便能统一指挥,但分属各省各军,也难免有配合不力、呼应不灵的弊病。
以少胜多,历史上的战例比比皆是。所以,革命军中的紧迫感是有,但胜利的信心也不缺。
起码,现在领导指挥冠名“龙支队”这支人马的几个军官,对袭攻河口,在滇南占住脚跟,并与桂西根据地联成一片,是相当自信的。
……………
成功似乎来得很快,这不仅是陈文强在实验室里取得的,还有复兴会内部通报的国内最新战况。
龙支队一千二百余人从越南边界渡河向河口进攻,清军防营黄茂才率部起义响应。革命军趁势猛攻清军汛营,清河口督办王玉藩负隅顽抗,为守备熊通击毙。汛营管带蔡元贞在革命军政治攻势之下首先反正,清军六个营相继投降。革命军占领河口后乘胜北进,趋曼耗,拟取蒙自,一路连克巴河、田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