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引水补基,改造风水的典范。”
说话之间,方元话峰一转:“不过这村子,好像没有什么来水、泉眼吧,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朱师傅又打算怎么引水补基?”
“你也是罗经师?”朱罗经有些惊喜交集。
“……算是吧。”方元点了点头,毕竟同行好交流呀。等下借手机打电话,肯定不会被拒绝,说不定还能顺便借点路费,回头双倍奉还。
没错,方元就是在打借钱的主意,不然也不会舍弃一帮村民,直接追上来了。
方元脾气温和,但不代表他没有火气。泥人都有三分火性,更何况被人扔到荒野郊外,坑了一把,他真的很生气,不想联系房东升了,而是想直接返回南京。
他已经盘算好了,等下联系上包龙图,就向朱罗经借点钱,或者借他的银行账号,让包龙图打钱过来,然后立马走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朱罗经热情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欣然跟去。绕行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说起来,朱罗经居住的环境,非常不错。粉墙黛瓦,参天大树掩映,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把半边房子遮盖起来。人走进房子,顿时感觉一阵阴凉,烈日酷暑马上消散了大半。
当然,方元是行家,自然更加清楚,消暑的功劳,一半在树荫,另外一半在于房子本身。这是一栋很普通的泥瓦房,但恰恰就是由于泥瓦结构,才有避暑的功能。
实事求是的说,再豪华的现代化水泥建筑,从避暑的功效来说,远远不及普通老百姓家的泥瓦房。这不是在故意贬低水泥建筑,而是事实。
毕竟水泥建筑,那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以砖头堆砌起来。这样的建筑,在烈日的暴晒下,导热极快,但是散热却很慢。时间一长,就好像是火炉烤箱一样,让住在屋里的人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