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过来的时候,还没有将专利申请下来,若是被一些贪婪好事的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有可能会对曾良君的这个技术进行仿制,然后进行专利抢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看过了,看过了!”老韩作为科学杂志的记者,对科研还是非常有研究的,仅仅凭借陈朴良投递过去的那一部分东西,就已经敏锐的嗅出这篇论文不简单。
陈朴良截取给老韩的样稿,隐去了绝大部分数据,并且将关键的结果也已经取消了,但是老韩还是知道,这篇论文是用来验证一种可行性的超级合金。
现在搞合金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能够有的合金都已经有了,大家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挖掘,许多特种合金得不到普及,也基本没有被重用。
例如一种特种钢材,防腐防锈,效果比不锈钢都好许多,而且表面的光洁度能够达到玻璃的等级,不用电镀就非常光滑,但是这种金属的成本是铁十倍,是钢的六倍多,所以这种合金注定得不到普及。
事实上,需要科研成果出来之后,都非常具备实用性,但问题是这种实用性伴随的是高成本,搞造价,所以成本就是一种新产品是否能够流行的关键原因,至于这个科研成果好不好,实用不实用,那就是次要的了。
“请问这片论文的研究成果,是陈教授您和您学生共同完成的,还是您学生一个人完成的?”这3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报刊上面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气,不过一般情况下老韩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因为是不是学生一个人完成的,老韩基本上都能够判断出来。
就像这片论文,他显然认为不可能是曾良君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若是没有陈朴良的帮忙,区区一个研究生怎么可能之做出这样一篇论文?不说别的,论文上面不少隐晦的数据就不可能收集得到。
其中一些数据,虽然被陈朴良截取了,没有让韩三平看清楚,但是韩三平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