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费用高,还在为这些家庭新建住房,这些住房除了没有靠街面的门面房,规格与富户们差不多。富户们怎么可能给雇工这样的待遇?这不是请雇工,是请爷爷呢。
这些富户们纷纷停止了雇佣长工或者短工,自己下田摘棉花,相互帮忙耕种小麦。这人是没有逼到那个份上,真要逼到那个份上了,裹了脚的大家小姐也能背着娃娃下地。
好在他们本来就是庄稼汉出生,就算是书香门第也是耕读人家,自己能干活。新民小学后面的这个居民区起名为新民小区,镇公所有一个街道管理办公室,都是一些学生,住在镇公所工地上的帐篷里。这些学生接手了建设工作,每一家的厕所,下水道排水沟怎么修,这些学生都要全程参与。他们把这叫做“全民卫生运动”,他们设计了一种抽水马桶,可以储藏水冲洗便池。包括新民小学也在进行这样的改造。
随着这些改造的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逐渐增加。电已经可以供应小学了,学校有了电,增加了晚自习。连晚上也有孩子们的读书声传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南河边上高高的水塔上开始抽水,为整个小镇供上了自来水。住户们总算是明白从汉口运过来,贵得让张大人牙疼的铁管是自来水管。
随着污水的增加,以前污水处理厂干干的处理池开始装满了污水。在处理厂里工作的也都是学生,他们不仅工作,还会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处理厂的实验室里,从农学院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稀奇古怪的仪器设备都搬了进去。
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了绿湖研究院的发电装置做预研究的研究小组。
十二月,从大李家湾到新民镇,棉田里拔出来堆在一起的棉花总算采摘完毕,小麦也种下去了,长势还算不错。只是刚分到田地,农户们自己的房屋还没建好,也就没有沼气池和堆肥。和雁门口和南张街庄稼的长势没法比,跟农学院的试验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