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中国民间和国会越来越倾向于加入协约国的时候,中国政府却开始在柏林和同盟国秘密讨论战后该如何瓜分世界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不论哪一方都在拼命游说中国,各国外交人员甚至皇室成员都有大量专门在中国拉关系,威廉甚至把他儿子送到中国来访问,英国王储夫妇也是经常乘坐飞艇跑到中国来找他们的老朋友,每次都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大量的友谊,奥匈皇室为了勾起中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被暗杀的伊丽莎白皇后陛下的美好回忆,甚至出资在中国以她的名字建了一座大学。
不过就在各方为了向中国人民表现两国传统友谊而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欧洲战场却再次陷入了僵持当中,同盟国收缩兵力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尤其是在西线的德军,当把原本凸字形的战线收缩成直线后,原本紧张的兵力立刻宽裕了许多。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损失惨重,但他们的对手损失更大,英国为了这次反攻付出了整整五十万人的伤亡代价,法国人虽然比他们少,伤亡也达到了三十万,而且和德国一样,他们的减员也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这样一来进攻的能力便大为削弱。
当然,法国人的sha林又用完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东线俄军倒是没有这方面压力,虽然他们在夺回乌克兰的战斗中,也付出了超过一百万的伤亡,但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尼古拉可以很轻易补充上消耗,到现在俄国总共动员起的兵力才不过刚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和动员兵力已经达到五分之一的英法德等国相比,俄国的潜力还早呢。
至少尼古拉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可惜的是他忽视了自己国内的重重矛盾,就在前线俄军胜利消息不断的时候,他们的后方出事了。
一九零七年六月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十几万工人大罢工,然后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原因很简单,他们买不起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