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排练就好,花这个钱做什么?”
外国人没有那么多的矫揉造作,你真心送,她也真心收,不过该教训的还是要教训,因为苏菲这段时间都在四处奔忙,没有参加剧组的排练,薇薇安很担心因为配合的问题导致演出质量的下降。
不过,她发现自己显然是多虑了,在排练中,苏菲与其他演员配合的十分娴熟,就像是一直跟她们在一起排练似的。
……
英国人一贯将自己视为欧洲最有历史的、最为高贵的民族,这些观众口味要求很高,眼光极其挑剔,而苏菲这次也不是在学校的礼堂为校友们演出,而是要为一群见识过‘大场面’的观众们演出。按照许多戏剧纯粹主义者的意见,苏菲只算是一个刚刚崛起的小明星,她改编《同情的罪》已经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了,还要亲自演,这让他们觉得根本是一种无法想象的事情……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伊顿伯爵作出决定时,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但是,在1972年8月6日,苏菲还是勇敢地站在了舞台上。她有她自己的信条在支持她:“在舞台上你是另外一个人。你在扮演另一个人,于是你就变成了那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你就是从你自己的种种问题中大大的解脱出来。但是你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一工作。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心里想,我是被迫来做这件事的,那么让它见鬼去吧,我无所谓。不行!如果你要张开你的口,就要尽你可能地张好它。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做半吊子的事情。像以前一样,最大限度地尽你所能的去做它。否则他们决不会相信你所做的一切。”
要成为薏迪,就要使观众们相信她是真的,就需要一种性质非常特殊的天赋。而苏菲的表演就据有这种性质,当她如同一枚落叶轻飘飘的萎落时,所有的观众都流下了眼泪……“我品尝过恋爱的幸福,也品尝了恋爱的痛苦……我的灵魂既然已经被无情的撕裂,就让我的身体萎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