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是非常纯净浓亮的漆黑色泽,釉面漆黑光亮,光可鉴人。这种黑色非常内敛,透发出一股庄严、古典、雅致的气息。另外在茶盏的内壁,却有点点油滴似的斑纹。这些斑纹在揉搓之前,若隐若现,似有若无,非常不显眼。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呈现出斑斓绚烂的效果,仿佛孔雀翎毛一样漂亮。
“呃,确实的,用它做猫食碗有些可惜。”苏菲举起这只茶盏,认真地端详着。自从上次在那个小镇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捐赠,她对于瓷器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想像专家那样辨别出它的来历,那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定瓷,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所出的珍品,至于价值嘛……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小薇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定窑的来历。
“这本书,香祖是谁?”
苏菲又拿起了那本书……这是一部手稿,保存不是很好,在手稿的前半部,有明显的由于虫蛀、汗迹、油渍、灰尘等物所引起的霉变,很多字体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下半部的品相倒是不错,只是语言是用文言文的形式书写的,隐晦难懂,并且很多繁体字庄睿也不认识,只能是连猜带蒙的看下去,大致意思倒也搞清楚了,其内容包罗广泛,多为作者论衡其说,抒个人情怀。手稿的后几页,却全部都是一些诗作,多为一些七言绝句,虽然苏菲现在也在学习古诗词,但理解上还要有些差距。不过,后面几页诗作下方,均印有一枚红色篆体印章,上面的字却是她不太认识的,唯一有线索的就是封皮上的四个字——香祖笔记。
香祖,应该是人名吧?
“这个‘香祖’,就是清朝初期的王士祯,王士祯原名士禛,字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王渔洋,身为汉人,死后康熙帝追谥为文简,可谓是皇恩浩荡,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是清初时为杰出的大诗人。”
“小薇,你别卖弄了,其余的物件你也一起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