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朝廷又像是炸窝了。其实大兴县县衙在京城里只能算干苦力的底层衙门,汪太监抓的也都是胥吏、幕僚,并没有擅自抓捕官员。
可是五六年前汪直的所作所为,或者叫胡作非为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当年整个朝廷都经历了大扫荡。西厂汪太监势头一时无两,人人都以为第二个王振要出现了。
不过之后汪直低调了几年,尤其近两年更是远在边镇不问京中事,陈年旧事便渐渐地消磨了。
但这次汪直一口气从衙门里抓捕数十人的行为,又唤醒了朝臣的记忆。任是谁都要惊呼一声,难道汪直重新担任厂公之后,又要故态萌发了?
县衙虽小,那也是官署衙门,这次是县衙。那么下次又将是哪里?这次不为大兴县说话,那么下次又有谁为自己说话?难保汪太监不是想通过这次行动来故意试探朝臣!
很有同仇敌忾、居安思危精神的大臣便上疏议论此事,弹劾汪直滥捕。不过汪直也上了一封密奏,而且比大臣奏疏更早的送到了天子面前。这就是太监的优势了。
外朝大臣上奏要经过重重程序转达,还不一定能让天子亲眼细览。但汪芷这种太监可以直接进宫找天子当面奏对,也可以直接将密奏送到天子手里。
这方面优势比大臣大得太多。很多时候不是大臣输给太监不是因为不如太监聪明,而是输在了太监可以“先入为主”四个字上面。
在密奏中。东厂提督汪直用很严密的人证链条证明,某起科场谣言的源头出大兴县尤知县的幕僚。是有人通过谣言故意诬陷方家父子!
天子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一是惊讶汪芷居然能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查清谣言;二是惊讶,这居然是大兴县知县干的
又是文官之间狗咬狗啊,这样就没他这个皇帝什么事了成化天子朱批“知道了”,然后把密奏发到内阁和吏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