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好的方向发展,可你看南汉的发展,两厢一比对,就让人不得不担心魏国步了他的后尘。
所以,在许多发展上,魏国都是浅尝辄止的。说白了,他还是皇权官僚制度,没有给资本什么机会。这点与南汉不同。
南汉就是因为进入了资本,懂的文化的人太多,才在建国短短百年时间后,引爆了国内巨大的后患。魏国也趁着南汉国内乱之时,大举进兵,一举夺取了南方之地,统一中原。
南汉国缩了回去,可他并没有灭国,而是由那些反叛的底层人员建立起了新的政权。皇家依旧存在,依旧是陆家人,因为陆家出了一个圣人,大家都敬着陆家。可掌控政权的却不是皇帝,而是宰相。说白了,这成了君主立宪啊。
这一点,也是百晓生提出的。而为了不让宰相篡权,他分列了三个宰相,掌管三方权力,而军队则置于三个宰相之下,谁也别想单独调动。
这是一种简单的三权分立,却也适合此时的南汉。同时为了解决南汉的问题,在百晓生的暗中支持下,废除了许多知识与制度,也新立了许多知识与制度,其中道家就是重中之重了,也只有这样,南海才有立足之基。
毕竟,这是一个道的世界。
一样是向左向右的问题,百晓生把向右的南汉,转为了向左。
终南山上,百晓生眼看虚空,那巨大的气运再次发生了偏移,回归了中原之地。中原就是中原,一个祖地远不是他华夏可以比的啊。
“唉!”暗叹了一声,他无声道:“若非有神农鼎在,恐怕我这华夏占据的气运还要更少吧。”
气运的跳动使得一切都回归到了起点,中原依旧占据人族中的五分气运,不同的是,南汉占据的气运增加了。既然南汉增加了,必然有地方减少了,华夏却不曾减少,反而有所增多。他知道,这是阐教的关系。
阐教是圣人大教,本身就拥有着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