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收都收不过来。不是想一睹范师、杜师等名儒风采的,就是想借观澜之名自抬身价的。
打的是切磋文章之名,行的却是比较高下之实。
对此,不但范仲淹烦,观澜的儒生也烦。
说句不好听的,乌泱泱这么多来拜会的儒生,有几个是有真本事值得一会的?绝大多数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可是,不见还不行,观澜现在是天下书院楷模,不见就是清高,就是吝才,传出去与观澜名声无益。
可是......见?哪见得过来?
光排队递贴子的,就能从山门排到码头,总不能把时间都花在这种无用之事上吧?
......
此时,山门之前。
苏小轼抬起有点发酸的胳膊,又接过一张拜贴,一边腻歪地翻开,一边对身边的曾巩、章等人道:
“不行了,我特么要吐了,老子宁可冲十趟码头!”
章苦笑接道:“谁让你考了第二?”
苏轼心说,早知道我就考个倒数了,像宋为庸他们那样多省心。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
“要不......咱们排班吧?”
众人一怔,“怎么个排法?”
“一天两人,坐于山门前接待天下儒生。先过一遍筛子,差不多再往山上放。”
大伙儿一听,眼前不由一亮。也是哈,两人一班,观澜这么多儒生,最多轮两次也就差不多到考期了,遭罪也只是两天的事儿。
“行!”
曾巩望着山门前都看不到头儿的长队,最后拍板儿。他是主要受害者,解试第三,来讨教、切磋的数都数不过来,弄得他这几天是什么正事儿都没干。
“那就这么定了。”
“把人都叫出来,现在就排!”
说干就干,在山门前的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