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层关系,至少,是有和殿下洽商的意思,只是这不是买卖,殿下绝不会在这方面进行任何的让步,既然无法疏通,自己也不愿到殿下面前触这个霉头,索性,还是不要理会这郑家为好。
“不过,就此来看,这郑家,对那昭义也是势在必得了,却是不知,最后会如何收场。这分明是韦家驱虎吞狼之策啊。”杨炯心里苦笑,有些笑郑家有些不识时务,竟是愿意中韦家的奸计。
不过细细思来,杨炯现他们的心思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现在的郑家,还有其他出路吗?天下诸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出路,有的是跟着韦家,喝了口汤,在这次分封的狂欢之中,得到了匹配于自己家世的领地,有的如杨家一样,自觉的融入了神策府,疯狂的积攒着自己的财富,就如现在的杨家,现在的买卖已经融入河南府各地,杨家商行的触角,几乎伸展到了各行各业,每年是此前十倍二十倍的收益入账,再加上杨家在议事堂把持着议长之职,影响力更加凡,这种局面,并不见的比那些跟着韦家喝汤的大族要差。
“他们没有选择,就算明知道是奸计,也要一头扎进来,可是他们显然不明白,他们没有选择,殿下又有选择吗?殿下为何还在昭义镇不肯来?这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叹息一声,心里只有惋惜。
郑彤几乎是被人用刀架着登船,一路走走停停,总算到了卫州,却见黄河的北岸,无数的匠人和劳力开河引水,无数的砖窑作坊搭建起来,大量的人忙碌着,在地上画着一道道的白线,而在码头处。却有本地的官员前来迎接,却是卫州刺史张涛,来人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昭义都督,张涛在理论上来说。是郑彤的属官。
见到了有人来迎接i自己,郑彤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他徐徐下了船,便禁不住问:“张刺史,这是什么?”
张涛兴致勃勃。道:“这是在建五军营,动了匠人七八万呢,要将着北岸十几里,缔造成一座坚实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