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老市区的规划设计、建设都是德式的。后来陆陆续续城区改造,有的人就收藏老门牌、老砖瓦、老污水井盖(当地人叫“古力”盖,是德语音译)。青岛在大海边,有人就收藏船上的舵轮,我见过有人家一进门就是一排舵轮------这里介绍一种特殊的藏品:崂山棍。崂山上生长着一些木本植物,当地人叫“山荆”或“黄荆”。有的登山人,砍一根做手杖,借力爬山。在山路旁的旅游点上,就有卖这种棍的。这种棍生长在奇岩怪石上,有的让野藤缠的成了虬杆曲枝,造型古怪,充满野趣,很受游人喜爱。有人就收藏这崂山棍。下面,我引用爱好者的一篇短,算是对崂山棍的介绍吧:游崂山的人多数想得到一柄崂山棍儿,因为它是崂山的名产之一,而且在手杖是颇有些名气的。崂山棍儿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可以做拐杖应用,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条好的崂山棍儿,要具备质、色、形三方面的特点,一样欠缺都不算佳品。先说质。崂山棍儿要苗条、坚韧、光滑。好的棍儿,外观清秀,大约拇指粗,再粗了就呆笨,无灵气。木质细密,棍体坚韧,曲之能复直,重力压不断。极其光洁。具备这样的材质,就具有了崂山棍儿的基本条件。再说色。崂山棍儿有两种颜色,枣红和浅黄。带皮的通体呈枣红色,杂以白斑(削枝条留下的疤痕),不带皮的呈浅黄色。崂山棍儿的皮很薄,干后与木质紧紧结合在一起,无法剥离,表面光洁滑亮如竹,色泽紫红。剥掉皮的崂山棍儿呈微黄色,看上去暖适、温润、舒服,但不如带皮的高雅。色白的,即便不是假货,也显得幼嫩,不稳实,价值就差多了。质与色是崂山棍儿的主要条件,但与形相比,只是像人的躯体和外表,形才是崂山棍儿的魂,是灵气所在。形,体现在根部,也就是手杖的握柄部分。崂山棍的根部,首先是主根要弯曲可以做手柄。同时,次根整理后与主根一起构成某种动物形象,如龙、凤、鹤、鹰、马、鹿、猴、羊等等,越像、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