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没好气的说道:“少正卯的事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用再说了。陛下还是先搞清楚少正卯的学术再说吧。”
自从刘辩提出少正卯的事之后,荀彧已经和他多次解释过。少正卯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闻人,曾再为太尉的闻人袭就是少正卯的后人。关于少正卯的记载很少。但荀彧在珍藏的典籍中看过一些少正卯的言论。总的来说。他认为孔子杀他的理由是正确的。
可是刘辩不同意他的看法,两人就此争论了很多回。荀彧认为刘辩根本不知道少正卯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依据。只是为了争论而争论,而刘辩岀认为荀彧手中的记载未必全面,说不定就是儒门的片面之词。而且就算是真的,孔子杀少正卯也是对权力的滥用。
“等我们回到中原,平定了山东,如果我杀了你荀家,你说我能不能找到一个足以证明我杀得对的理由?”刘辩冷笑一声:“后世的人看到这些记录,会不会认为我杀得对,你们荀家罪有应得?”
荀彧无语。
“而且,你敢说你们儒门没有篡改记录的劣迹?”
“陛下别忘了儒门还有秉笔直书的董狐。”
“董狐只有一个,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人却遍地都是。”
荀彧忍不住反唇相讥:“那陛下以为,以后为陛作本纪,是不是也当将陛下今日之言一一记录在案?”
“如果有这一天,我希望将太史能将我们之间的争论一字不差的记录在案。”刘辩不为所动,瞟了荀彧一眼:“你有这胆量吗?”
“为什么没有?”荀彧同样报以冷笑:“陛下不怕留下骂名,臣求之不得。”
“那太好了,一回长安,我们就到蔡伯喈面前复述,留下记录。”
荀彧哑口无言。刘辩有勇气承认所有言论,可是他却做不到刘辩这么坦荡。很显然,儒门做的那些事如果真的曝光,儒门的形象必然大损,独尊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