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突然想起,横刀在进来的时候放在外面了。靴子上倒插着匕首,但好像已经来不及了……
这边波斯胡寺长老出人意料地突然翻脸拿人的时候,在大明宫正门的丹凤楼上,大唐天子李隆基的作为,同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劳苦功高,品性纯良,着受封为安西大都护,兼领北庭节度使,陇右采访使,御史大夫,望高卿戒骄戒躁,尽心王事,勿负朕躬;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忠勇可嘉,进封安国公,加骠骑大将军,实封五百户,御史中丞,开府仪同三司。”
满座公卿还有各国使节都愣了,这什么情况,怎么看了一封高仙芝的密折,就再次给高仙芝加官,不但把北庭节度使给他了,连一向是亲王或者朝中大臣遥领的安西大都护也给了他,还有陇右采访使这个重要的人事监察权也一起给了他。
很多百官都不由自主地望向当朝宰相李林甫,原因无他,因为在这之前安西大都护正是由李林甫遥领。
李林甫同样一脸震惊,陛下这是怎么了?怎么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把我的职位了给高仙芝,对他恩宠到无以复加?
虽然这个职位放在自己身上一点用处也没有,但这却是一个态度,表示朝廷对边镇节度使的一个制约。
现在大都护和北庭节度使,加上陇右采访使一下全给了高仙芝,也就是说,整个莫贺延碛以西,就是高仙芝一个人说了算了!跟安禄山在东北一样了!
更多的官员和使者却是齐刷刷看向了高仙芝,没想到高仙芝也愣了,他愣住的原因倒不是皇帝陛下对他和哥舒翰的封赏,而是,为什么封赏独独少了萧去病?
皇帝陛下难道不知道吐蕃赞普之死,功劳最大的正是自己的义弟萧去才是最大的功劳吗?而且密折中对付吐蕃的谋划也大多出自萧去病之手,为什么连哥舒翰都封赏了,却故意漏了萧去病?还说什么尽心王事,勿负朕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