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小时候的砖瓦房,还记得院落周围的的木栅栏,还记得栅栏外粗糙的外皮上匍匐的木耳!
每年北方总要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雨水才会多起来,气温升上来,家家户户的木栅栏多数时间都被浸润在浓重的雨雾之中,空气也变得潮湿温润,这时候便是木耳生长的大好时节。
一场雨过后,最喜欢和姐姐穿着雨靴,踏着泥水路,捧着家里那个最大的搪瓷茶缸,走街串巷的摘木耳。经过了雨水的浸润,它们饱满,它们张扬,我们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和栅栏分离出来,比比谁的大,谁的完整,即使脚上的靴子泥洼深陷也无暇顾及。
最初发起这个创意的是姐姐,她带着我们在每个雨后还滴沥的时候就冲出家门,带着我们玩这个比游戏更有趣的游戏。在人们还没有从凄凉的雨中清醒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盗取大自然的馈赠了!
说实话,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亲子班让我们做手工,没有书籍让我们畅游,也没有父母陪着我们长大,他们终日忙碌在生计里,我们的童年都是我们自己混出来的!
采摘的时候,更多的是品头论足,谁家的菜园长势旺盛,谁家的院落有听嫦娥说话的的葡萄架,有可以飞扬的的秋千,谁家的房子比我们的土坯房好,还有,透过谁家的窗能闻到肉香!这时,总会有人从屋里走出来,看看我们这些孩子在做什么,发现没有恶意也就回去了。人们都纯朴肆意的宠着我们。只有一次,一只大狼狗在狂叫之后从院子里冲出来,不罢休的追了我几条街。那一次的代价,除了丢掉满满一缸的木耳,还换来了半个月的高烧,我对猫狗之类的动物一直充满畏惧,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
当我们满载而归的时候,总会把它们倒在滚热的火炕上烘干,看着他们缩成小小的薄片,看着它们和商店里出售的成品一般模样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时候,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