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青苗法能够认真施行,受益最大的定然是大宋百姓,我既然知道原因,就帮一帮他们。”想到这里,王应玄笑道:“不瞒皇上,我再练武之前,也是农民出身,对于这青苗法倒是有所了解。”
“什么?你也是农民出身?”赵顼惊问道。他可是令人查过王应玄的出身,但是就像迷一般,从白莲镇开始,再往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记录。但是现在,王应玄却说他是农民,这让赵顼感到极大的荒谬。
王应玄微笑着点点头,上辈子就是农民出身。
赵顼认真的向王应玄鞠躬道:“王大侠,若是能知道青苗法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我代大宋百姓感谢你。”
王应玄感觉到宋神宗赵顼的真诚,心中不由得惊讶,这一位也算得上是好皇帝了。当下急忙阻止道:“不必如此,我只是说一下我所知道的。青苗法,真实来说是一种好的政策。其失败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施行政策的人。青苗法本身的作用是能抑制土地兼并,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不必卖地,而能向官府借贷,粮食收了之后,自然有能力还贷。”
赵顼点点头道:“不错,青苗法的作用确实在此,只是不知道为何失败了。”
王应玄道:“其原因就在于官府本身的[***],许多官员利用这一个政策,强令不需要借贷的农民向官府借贷,并且提高利息,与高利贷无疑,这样一来,许多农民被搞得倾家荡产。原本是一个好好的政策,也被这些官员搞垮。”
“岂有此理!”赵顼大怒。
他不但为这些官员的行经发怒,更怒的是,如今简单的事情,满朝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给自己上书,让自己完全蒙在鼓里。
王应玄继续道:“要想这些官员不贪,这不现实。而且官官相卫,也不会有人举报自己同僚,要监督官府,必须重新培养一些专职的人士,来监督执行青苗法。大致便是如此,具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