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出乎他的意料,曹植并没有攻击作坊的意思,他和之前从长安城下经过的三千骑兵一样,没有在长安城下作任何停留,向西一路急行而去。
马谡和随后赶到的赵云、魏延会合之后,面对曹植的诡异行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魏延的意思很简单。曹植现在大概有一万三千多人,他们三人加起来也差不多这个数,双方兵力相近,有一战之力。向西走,他们可以得到补给,像郿县、陈仓这些地方都有存粮可用,不像曹植只有随身携带的辎重,没有补给来源,时刻处于紧张之中。
魏延建议追击,还有一个考虑。长安以西,一直到陇山,都是屯田之所,不过以民屯居多,一部分是关中的大族,一部分是天师道众。他们没有多少自保手段,遇到曹植,他们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投降的份。曹植打败了他们,就可以劫掠到粮草和民伕,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他们追上去,曹植就不敢轻易攻击那些民屯,他的粮草问题就无法解决。
马谡同意魏延的看法有道理,但是他有更深的考虑。曹植一路向西,他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的大军就在那里,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去,仅仅是为了和张郃里应外合,引张郃入关中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曹植西行就是为了引我们跟上去,然后让张郃从北面入关,进入关中东部呢?
张郃和秦朗有四万人,他们行踪不定,你怎么知道他是在六盘山,还是在黄龙山?
魏延也不得不承认马谡说得有道理。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还是吃亏在兵力不足,速度没有魏军快。原本还可以借地利拒敌人于国门之外,现在曹植破釜沉舟的杀入了关中,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外有张郃的四万步骑,内有曹植的万余亡命之徒,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顾此失彼。
三人商量到最后,谁也不能说服谁,只得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由赵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