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可能派出一部分大军尾衔直追,可是他的大军不可能行动这么快,他必须带辎重。而携带辎重会大大降低行军速度,这样魏霸和邓芝就有足够的时间撤到上洛。
当然了,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还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司马懿的骑兵来得很快,还有魏霸在后面掩护,安全姓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邓芝同意了魏霸的方案,立刻组织人准备撤退。撤退也不是一走了之,战死的士卒要入棺、暂时就地掩埋,那些带不走的军械要毁掉,特别是魏霸新建的作坊,这些东西千万不能留给司马懿,必须毁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就连那些参与了加工的工匠也要全部带走,这个没什么好商量的,不想走也得走,不肯走就杀。
经过半夜的准备,入定时分,邓芝带着两千残兵悄悄的上了路。他们打开了西城门,趁着夜色,匆匆而去。魏霸落后,他没有急着走,而是带着人如常的在城上巡逻。司马懿虽然没有连夜攻城,可是远处的巢车上有不间断的瞭望手,城头如果突然之间没人了,会被对方发现异常。
到了下半夜,魏霸让人悄悄的把扎好的草人摆上了城墙,替换上执值的士卒,准备撤退。下城墙之前,他最后看了一眼城外司马懿的大营,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要撤退,实力上的巨大差异,能够抵消一切计谋的威力。如果诸葛亮不是临时改变计划,现在关中有十万大军,司马懿又能奈我何,司马懿还敢这么强攻吗?他仗的不就是他人多,四比一的伤亡比例,他也足以把我拖死吗?
总有一天,老子会带更多的人来和你交手。
魏霸悄悄的离开了武关城,却没有走得太远。他带着十几个武卒留在最后,等着魏军入城的那一刻。其他人则先行赶往商县,在选择好的地点进行埋伏,做好伏击魏军追兵,接应他的准备。
天亮了,和衣而卧的魏霸被敦武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