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而只是把垃圾时间、破影厅排给国产片,是属于不爱国。
有的人开始思辨国内电影市场的这一波倒退,认为此前几年的发展,都是虚假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内对文艺作品免税基础上的热钱涌入导致的,甚至有人隐晦地表示,有不少人在借电影市场洗钱。而事实上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到可以真正支撑一个每年高达80亿票房的市场的程度,老百姓的口袋里,还没有那么多钱来消费电影票。
并且据此,不少相关专家对未来几年国内的电影票房市场看衰,认为这一波的市场倒退并不会很快停止,将会持续至少五到八年,他们认为大概要到2005年前后,国内的票房市场,才有可能会再次回到每年80亿票房的量级。
也有的人,开始怒批近些年电影行业的粗制滥造现象,且认为电影市场的票房下滑,并不是观众看不起电影、买不起电影票了,而在于电影整体质量的下滑,但电影质量的下滑,罪责却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为是电影人的水准和实力下降了。
相反,这些年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直都在进步,只是随着票房市场的大涨,明星片酬增长极快,再加上民众的追星热潮推波助澜,使得制片商只看明星、不看剧本,极大地压制了电影主创人员在电影制作上的发言权。
拍摄过程中,甚至是在剧本阶段,某些明星大牌的话语权甚至会凌驾于导演和编剧之上,而影片拍摄完毕,投资商对剪辑的发言权,也要大于导演。
——总之,电影人对自己的电影做不了主。导致电影越来越难看。导致观众不买账了。但不怪电影人,怪明星,怪投资商!
某位导演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愤怒地说:“现在的国内,都是一帮不懂电影的人在指导我们拍电影,我们就完全不会拍了!”
风风火火,骂战迭起。
电影市场的大衰退,已经注定会成为整个暑期。甚至是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