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越是笔画简单的字,越是很难写的好看。
其实写字这件事,说白了无非横平竖直,扯来扯去中国字也就是那些基本的笔画,所有的字不管你千变万化,还都是由那些笔画组成的。
但同样的笔画,复杂一点的字写出来,的确就是比较不容易丢人,至少不会太难看,而简单的字,比如“人”,比如“中”……这么说吧,你随便找一张人民币过来,那上头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就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写好看的!
放到音乐上来讲,dol-re-mi-fa-so-la-si,1234567,任你千变万化,基本音符就这几个!
所以,哪怕只是稍有作曲知识的人都能知道,音调越简单的作品,越是难写,而稍微复杂一点,多加一点变化,往往就更容易写出流畅且好听的曲子来。
说白了,这就像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基数越大,最后出来的组合数目就会呈几何级数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变化无穷增多,而反之则极难做出什么新颖的变化来。
对此,音乐圈子里有一个共识,经典的作品,往往出自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简单而富有变化,令人过耳不忘;
第二种,则是复杂却有一定规律,让人一听就愿意沉下心去认真聆听。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简单则很难出新、很难有令人心动的变化,而太复杂的却又很难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并流传。
所以。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音乐作品。从来都是不多的。
后者还有许多的例子。比如莫扎特,比如贝多芬,比如京戏,比如少数民族的很多民歌,但前者……好吧,除非你把“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也算进去,否则。越是曲调简单的旋律,越是难出精品,更难出经典。
而《送别》的旋律……就绝对不复杂。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