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有限的停车位,众人也就只好用11路走的进去了。
好在隧道不长、又是下坡,走起来不那么费力。对技术宅出身的院所领导们,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为了迎接这些人的到来,周硕还特意从其他实验室调来了一批无尘服。这些中小科研院所的领导,平常进实验室带个口罩穿个防护服都已经很不错了。还真是极少见到条件达到1k级别的无尘室,对自带呼吸机的无尘服啧啧赞叹不已。
足足六七十人穿好无尘服,看起来倒是颇为壮观。如果忘了这里是1995年的蜂巢实验室,周硕几乎以为自己回到了2014年的某个重点实验室。
以蜂巢的硬件水平,若非是私人投资,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毫无问题的。
通过繁琐的除尘通道,花了不少时间才让一众人等都进入了蜂巢实验室。本来不大的地下试验室,这下立刻显得拥挤了起来。
“赵院长!您……怎么在这里?”麻友公看到带头的人愣了愣,下意识的喊了一声。
作为0.5微米工艺光刻机光源和照准系统的负责人,麻友公是丝毫不知道外面因为他已经闹到了什么程度。周硕自然也不可能给这些人以额外的压力,毕竟即使有详细的试验设计规划,想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完成沉浸式光刻机的改造,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光是麻友公,十四个蜂巢实验室研究员,全员都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虽然有保密的需要,但实验进度压力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周硕甚至专门为他们的家里加急安装了电话,有孩子和老人的,安排专人对其家人进行生活上的照顾。早上送早餐、晚上送蔬菜鱼肉,孩子上学也有车接车送。当然只有老婆的,虽然不怎么方便也派人去照顾,但每天下班专车接送过来相聚一段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
相对于他们节省时间创造的价值来说,周硕这点付出简直微不足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