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太平洋,只为了描述半个世纪前故国曾经发生的惨案。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要知道在六耳软件公司表示资助之前,张纯如就已经开始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即使没有《拉贝日记》的出现,两年以后她也将动身前往中国。
中国人在二战中付出的代价。在美国被关注的实在是太少了。能够有这么一个人、一部书,对大使馆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
虽然作为原始史料,《拉贝日记》在平常人之中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在百人会这样的精英组织之中,还是都有足够的知识去了解这样一份文件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于琼作为名义上的实际发现者,以及未来《拉贝日记》电影化的投资者,无疑将为自己获取足够的名气。要知道很多百人会里的会员,本身也没有很大的公众知名度。但是其在某一领域内的成就被广泛认可的话,仍然可以达到百人团的要求。
何况名气这个东西虚无缥缈,关键还是朱丽雯和其余两个推荐者的认可程度。而于琼在《拉贝日记》这一层光环笼罩下。多多少少是够上了这个边。
说白了,四千万拍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光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百人会说到底,建立的宗旨就是促进中美交流。还有什么比让好莱坞拍一部中国战争题材更好的促进方式?如果于琼做到这种程度都还无法获得提名。那百人会本身的存在意义都要受到质疑了。
朱丽雯在得知了《拉贝日记》的事情后,也是傻傻的发呆了很久。她实在没有想到,周硕竟然真的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在几个对南京大屠杀非常感兴趣的百人会成员的支持下,朱丽雯很快就凑齐了推荐于琼入会的三个推荐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