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天下!”
下面的臣子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朱常渊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原工部侍郎刘宗周,乃博学大儒,在前朝遭遇不公而退,谁能为朕起之?江左明士钱谦益,乃江南士林之望,谁能为朕令其复归朝堂?”
“当然了,我仅仅只是举了几个例子,现在我大明官职空缺严重,国家运转不灵,你们要尽快安排补充人才进入各个部门,那些年纪尚未到六十岁仍有余力的前朝名臣,都要启用,如归德府候恂、福建黄石斋等一批老臣!”
“诸位还应该为国举荐贤能新人!”朱常渊站在御阶之上,侃侃而谈,说的全是现代普通大白话,他觉得用古人的说话方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新人锐利,图进,老人保守,知安。崇祯年间之事诸位都能看到,若非朕兵强器利,怎么能够征服天下,令诸侯束手,远赴异域他国为我中华开疆拓土。”
“《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何为祀,祀就是礼节,就是法律,就是天下的正道。何为戎,戎不仅仅是指兵戈利器,还指国家的结构、创造能力、兵器之强、甲兵之利。朕以为,国人修德,也应该修战,应该时时刻刻打造尖锐的兵器,等待着来犯的敌人。”
“德虽然可以教化元元,但阻挡不住敌人的枪矛利刃。所以,我们不但要修德来影响同化异族,来化夷狄为华夏,还应该准备起强大的军队,在德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先征服其身,而后兴教化,征服其心,如此双管齐下,何愁不能将天下万族并汉一家?”
朱常渊稍微休息了一下,喝了一口水看着下面一众大臣的反应。
果然,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朱常渊这种理论,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也没想到朱常渊会有如此大的志向,一时间都被惊呆,不知道该说什么!
“陛下英明!”群臣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回应天子的这种奇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