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
这些都是外郡强藩在沥泉所设的道院,确保在匠师会之外,对沥泉还能有额外的影响力。
除九大强藩之外,燕州绝大多数的宗阀宗门,甚至京郡八族都被排斥在匠师会之外,他们对沥泉城没有直接的影响力及控制力,但也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廉价淬金铁料供应,都只能派人长年盯在这边。
聚泉岭此时年产淬金铁料达到三千万斤,仅有三分之一会直接输送到九大强藩的直属封地。更多的淬金铁料,除了在沥泉打造成各种玄兵宝甲以及种种弓弩战械,对外出售;而受帝廷正式册封、亭侯一级以上的宗阀世族,以及诸郡府衙门,即便对匠师会没有直接的影响力,还是能直接获得一定量的淬金铁料供应。
这使得从南樟府往北到潼北府的商道,甚至比流民作乱前都要繁荣十倍不止。
三千万斤是什么概念?
在聚泉岭之前,燕州百郡的淬金铁总产量,都未必能超出此数多少。
这时候来看,陈海当初将聚泉岭交给诸家共执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昭阳亭侯府这点人马,要是想独吞聚泉湖底的这座宝矿,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更强大的势力碾得粉身碎骨。
即便董、苗等族,都是燕州一等一的强豪世阀,为避免触犯众怒,也不敢九家将每年三千万斤的产出量都私分了,还要拿出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量,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以种种方式供应给朝廷所属、实际受京郡八族控制的将作监、各郡府衙门以及正而八经受帝朝册封的宗阀世族。
包括聚泉岭、聚泉岭、百狮岭在内,沥泉辖一百二十里地域,山多地少。四五年以前,这里只有几处贼窝、村寨,可以说是荒芜一片,然而此时却是村寨院宅林立,除了山里的道院,还差不多将诸峰之间的空阔谷地都开发利用起来了。
陈海离开秦潼山也才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潼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