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民女按律罪不至死,最重不过流放边疆,更不必说按后世的说法刘平还是犯罪未遂,属于可以从轻发落的类型!但在刘致心中,儿子派人窥探燕王行踪图谋不轨就足够他死上一百回了,律法固然重要但与王者的威严相比确要轻上许多了,令他最为忧心之处还在此间,倘若燕王真的追究起来,不但爱子性命不保晋县刘家亦要收到牵连,说重一点昨夜的举动形同谋反,那可是要夷三族的!
“看来此事你的确不知,皆是刘平私下所为,既如此你最多便是教子不严之过!可圣人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百姓相较天子尚且为轻何况刘平乎?此事定要加以严惩,否则国家法度何在?此乃大义,便是孤族中之人亦不可纵之,听闻平章在这晋县之地颇有声望,你倒与孤说说,这刘平该当何罪!”从刘致的神色表现之中刘毅已经可以看出此事乃是刘平一意为之,微一沉吟出言问道。
此时幽州各州的律法之事多是出自刘毅之手,对此中详细更是深知,刘平之罪便是从重处罚亦罪不至死,但刘致出言之时的心思他也是极为了解的,华夏自古以来各朝都有着颇为详尽的律法,但却从来都不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上位者的尊严是不可轻范的,特权阶层更能凌驾在律法之上,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多的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法罢了,这个现实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便是刘毅也改变不了,他只能尽量去增加律法的公平性,但人制始终是今后很长时间的主题。
“回禀燕王,草民与律法之事并不精通,但燕王却是爱民如子之人,这不肖子既然触及律法,自当由府衙定罪,若燕王首肯,草民立刻将之送往县府之中听候黄县尉秉公决断!那冯倩一家因此收到惊吓打搅我亦当与之补偿,但在此之前还当究之以下犯上之事,此举按我族中家法当杖责四十,可先行之再送往县府!”闻听刘毅之言刘致心中颇有欣喜之意,看来燕王是不会追究儿子的冒犯之失了,只要能够保住爱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