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卷红纸。
陈晋此来,是要给伯父写对联的。
眼看就要过年。
在乾朝,春节乃首要大节,十分隆重,有着诸多民俗活动内容:扫尘、守岁、贴春联、换桃符、祭拜灶君等。
由于自家侄子是读书人,陈阿布家里的对联等,基本都是让陈晋来写的。
今年也不例外。
其实以往过年时,书生还会兼顾帮其他的乡人写对联,并收取一定的酬劳。
等于是一门营生,能帮补家用。
别小看这门营生,一副对子除去笔墨成本,也能赚个十文八文钱,写得多了,收入可观。
这对于那时候的书生,算是一笔难得的额外收入。
当然,乡上不止他一个读书人,还有别个,比如老塾师陈明成、陈亮等人。
所以年间,找书生写对联的,也就十来户这样子,算是老客户了。
今时不同往日,对于那点钱,陈晋早不在乎。
陈阿布也知道自家侄子如今手头阔绰了,不必再靠给人写对联赚钱,犹豫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阿晋,你今年还帮人写对子吗?”
陈晋回答:“写啊,只要他们来找我。”
陈阿布摸了摸下巴:“肯定有人找的,左邻右舍,其实一早就找到我了,托我问问你的口风。”
说这话时,脸上神情,与有荣焉。
这就是自家血亲里出了人物后,所能带来的影响力,与人情面子。
陈晋呵呵一笑:“帮大家写对联,写福字,是好事。既能赚点钱,又能练字,何乐不为?”
“但今年的话,人可能比较多。”
“人多好呀,无妨。”
陈晋毫不在乎地说道。
得了准信,陈阿布喜滋滋道:“那好,我一会去叫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