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往年不同,中秋就放了周六和周日,许青舟和宋瑶基本都在家里。
28号,星期一。
宋瑶去找李岱月教授聊免课申请的事情,许青舟留在家里完善赵升文教授他们的实验模型。
经过这么久的积累,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多物理耦合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电化学、热学和力学等多个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许青舟打开文件夹才发现,在他去瑞士的这一个月里,赵教授他们还做了些新的尝试。
比如使用煤基高岭土,利用化学刻蚀后在 ar气氛下镁热还原制备了多孔硅纳米材料。
“效果不错。”
望着数据图,许青舟点了点头。
这种材料拥有 3388.8mah·g^-1的首次放电容量和 2710.7mah·g^-1的充电容量,在100ma·g^-1的条件下,100次循环后仍提供 546mah·g^-1的可逆比容量。
电池性能高,缺点同样明显,制备流程复杂,不大可能大规模生产。
除了这个,课题组还以商业 al-si合金用碱来化学刻蚀制备出纳米多孔硅材料。
初始容量高达3003mah·g^-1,0.3c条件下循环 300次仍保持1000mah·g^-1的容量.
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都是会在硅材料上包覆一层碳,以此来提升其电导率,同时还能增加材料间距,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许青舟看得津津有味。
以前经常听人说:“研究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创造了多少知识,你学得再多,充其量是个图书馆,而外界对伱的评价,只会基于你的工作。”
许青舟挺认同。
但,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
现在没时间去亲自动手实验,只能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