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么?姓名、职业一类的。”
“姓名就算了,我就用笔名,职业学生。”
“您是大学生么?”
“高中生。”
李恬恬精神一振!立刻开始挖掘背后的故事!
“请问你是什么契机,关注到‘微小说大赛’呢?”
“我没关注,朋友帮我投稿的。”
“您平时就有写作爱好么?”
“没有,偶尔写作文。”
...
电话很简短,那个高中生并没有骤然被记者询问的紧张,有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都被糊弄过去了。
尤其是对方听说“打钱”的事儿不归李恬恬管后,聊天兴趣感觉肉眼可见的降低了。
仅仅十几分钟时间后,那位高中男生就表示到家了,终止了采访。
但李恬恬依旧得到了不少信息,在合理的“润色”下,开始写稿。
在这个时代,“新闻”早就不是那么严肃的东西了,它只是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一种载体。
“来自散装省小县城少年,却能写出引人深思的文字,教育方式是否埋没了天才...”
“成绩平平的高中生,却得到了京大中文系教授的赞许和认可,这样的天才还有多少...为什么学校老师没能注意到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新闻嘛,平白直叙有谁看?否则要记者和媒体干什么?
“成绩普通”是她猜的、“被京大中文认可”其实也只是问了一嘴。
“被教育埋没”...这不是基操么?
但凡一个少年人做出了成就,引到这个方向准没错。
李恬恬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
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停下,李恬恬看了看很满意,但总觉得还欠缺了什么。
最后福临心至,补了一句话:“他是否会成为‘韩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