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边军常年戍守边疆,在柳州的旷野中,他们迅速汇聚,营帐连绵不绝。
李承乾亲提五万神武军居中垫后,神武军皆经过严格的训练,对李承乾忠心不二。
李承乾骑在高大威武的战马上,目光看着前方。
水陆两军共计四十五万大军,如此规模宏大的军事力量,是大唐建国以来出兵人数最多的一次。
那一面面鲜艳的军旗在风中烈烈舞动,向天地宣告大唐的赫赫军威。
这般大规模的兵马调动,对于朝中的官员们而言,无疑是一场艰巨无比的考验。
他们需要精确地核算粮草的储备与调配,细致地规划军队的行军路线与驻扎营地,还要马不停蹄地收集各方情报并及时整理上报。
几乎日夜守在官署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场战争的胜负关乎着大唐的兴衰荣辱,大唐绝对不能输,也不会输!
与疲惫忙碌的朝廷官员们截然不同,那些已经退下来的老臣们人人都是激动之色。
在咸阳疗养院里,一辆辆装饰精美的马车整齐有序地排列就绪,车轮缓缓转动,带着老臣们的期待,朝着李承乾大军汇合。
李世民端坐在宽敞的马车之中,他的面庞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李承乾此次征高句丽的战略布局,恰好开启了他心中压抑多年的壮志雄心,实在是与他的心意完美契合。
整整四十五万兵马!
曾经,这样的兵力规模对他而言,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
他又怎怎么会从未想过征伐高句丽?
只是高句丽不是寻常小国,它地域广袤,实力雄厚,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大国家。
和大唐一样的农耕社会,其人口数量多达五六百万,一旦全力动员,召集起三十万大军简直易如反掌。
当年,杨广倾举国之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