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太能明白,但仔细一想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
商人,把大祭司排在第一位,把国王排在第二位。把大理(廷尉)排在第一位,把丞相排在第二位。
这样读,是不是就明白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司马迁不知道,司马迁没有商朝的史料,所以自己瞎写。
但,他可不是瞎写,他有备而来啊!
司马迁周游天下是去看各地的山水了?还是去做探店博主吃各地美食去了了?总不能是当91司马先生去了吧?
不是,司马迁是去各国游历,看各地藏的史书去了。
梁国此时,有个姓戴的人,是战国时那个宋国的后裔,也是后世《小戴礼记》作者戴圣的爹,《大戴礼记》戴德的哥哥。
按理说历史上他只是收集家学,并没有机会编书,但是现在有了白纸,这人就开始编书了,目前《戴氏礼记》甚至朝堂不少人都知道,他司马迁能不知道?
别说此时了,几年前司马迁肯定就去老戴家看过了。
因为以五经出名的人,司马迁不可能不去拜访的,别忘了他去游学时,身份是董仲舒的弟子。
换句话说,司马迁肯定是看过商朝史料的人啊。
那么,司马迁就应该明白,武丁之所以是殷商中兴的雄主,是因为他把神权和王权集中在了一起,是因为他娶了妇好,利用这些举措实现了权利的统一。
而所谓的圣人的故事,也是体现武丁拥有了神权的故事。
很明显,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是抱有目的性的,是商王室把神权抓在手中,从此国王变人皇的手段。
没想到后世复述这段历史的人,也是个小能手,他也有目的性的改写了这段历史。
把武丁汇聚神权的操作的代表性事件,改成了天人感应事件!
这个事情梳理一下不就简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