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七条椅子过来,让七个造船大师坐下。
七位造船大师面面相觑,在太子的命令下入座。
一番对视后,最终还是由那位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的李姓大师率先打破沉默。他恭敬地朝李承乾拱了拱手,声音带着几分沧桑与专业。
“禀太子殿下,这造远洋海船,选材可是开篇第一道难题,马虎不得。辽东山林虽广袤无垠,木材看着多不胜数,但真正合用的,着实得费一番心思去挑。”
“就拿那柚木来说,质地坚硬似铁,纹理细密紧实,任是海水成年累月地侵蚀,也难以伤它分毫。”
“只是柚木生长缓慢,在这山林里寻觅起来,颇为不易,还得差人漫山遍野去甄别。铁力木亦是上选,分量沉,入水即沉,耐腐性极佳,可伐取时,普通斧头砍上去,没几下就卷了刃,非得用上特制的利刃才行。”
李承乾听得专注,不时点头,示意他接着讲。李大师歇了口气,继续说道:“挑好木材,干燥处理也极为关键。新砍下的木料,湿漉漉的饱含水汽,要是贸然用上,船板不出半年,准会裂得像龟壳。”
“须得寻一处通风干爽之地,将木材规整码放,慢慢阴干。这一晾,短则数月,长则一年有余,还得时不时派人查看,倘若碰上连阴雨,湿气渗进去,前功尽弃不说,糟蹋了好料子,更是心疼。”
新罗来的朴大师见缝插针,拱手接着话题:“禀太子殿下,等木材干燥妥当了,开料又是精细活。”
“匠人们得依照事先绘好的图纸,一毫一厘都不能差。”
“这用锯之时,锯齿得时时打磨,钝了的锯子,不仅费力,还容易把木料扯出毛刺,坏了品相。”
“斧子劈砍时,角度也有门道,稍有偏差,船板薄厚不均,后面拼接就成了大麻烦。”
两人开了头,气氛顿时从肃然变得缓和很多。
几个大师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