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外,事实上,也真的出现了对女子才华禁锢的情况。
从宋代开始,随着宋明理学的兴盛,对女子才华的禁锢逐渐加强。
司马光曾说:“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到,宋时的人们还是教女子学歌诗的,不过作为朝廷的宰相司马光对此不满意,这也说明那个时候的士大夫阶层开始有了反对女子学文晓理的苗头。
只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唐婉为代表的宋代著名女词人就足以证明在宋代,禁锢女子才华的思想还不是坊间主流民意。
但之后的北元百年统治,本朝初期理学独尊,这股思想,逐渐成为了坊间主流民意。
由此,古人所谓的“无才”,本来是赞赏那些很有才华的女子能自视若无,不张扬、不显摆的高超德行。
从宋以降,社会上贬抑女子读书的风气逐渐兴起,到今时女子读书无用论发展成为坊间的主流观点。
别看只是副对联,时过境迁,其意就变化无数,可这些,寻常百姓不懂,难道饱读诗书的朝廷官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内阁阁臣还不懂吗?
拿这样的奏疏呈到御前,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存着心添堵!
朱厚熜望着“认罪”的阁臣,问道:“奏疏中点明,一些官员唯恐适龄女儿抛头露面,‘学识是小,失节事大’,禁足于家中,拒绝、阻扰国策,是真是假?”
在建设十万座社学学堂之初,朝廷并没有有意分建男校、女校,毕竟,一旦细分,国策的各项支出又要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男子、女子,只要适龄,就在同一社学就学,已经建设投入使用的部分社学,或许分了男班、女班,聘请了些大家闺秀担任女班师长,但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不可能禁止同校学生之间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