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起火”在冒着焰花,不远处天空也在缤纷地落下焰花,间杂着砰的一声,“二踢脚”呼啸着蹿到街面的空中再响一声,怎一个乐字了得!
大人小孩都明白,疯了这一晚,明日就要“收放心”了。
烟袋斜街是京城少有的斜街之一,隔几条街是京城最繁华的灯市,什刹海灯市。
但这里被拐弯处挡着,见不着灯火,在这热闹的夜里,却分外寂静。
闹中取静,或许就是如此。
而这坐落着的,是吏部尚书,朝廷天官的府邸,取意虽好,但也注定寻常日子不会如意,来来往往的宾客如云。
“杨府”两个苍劲浑圆的楷书大字,匾额再无其它字样,但已经够唬人了。
因为这两个字出自当今圣上之手,御赐匾额,可见门楣。
在朝廷中,始终隐藏着第三股势力。
夏言、严嵩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严嵩、徐阶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严嵩、徐阶,张居正、高拱之争时,这股势力在。
张居正、高拱之争时,这股势力还在。
这便是晋党。
就和昔日晋商一样,走的是“不显山不露水、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路线。
杨博,是晋党党魁,杨府,也就成了晋党大本营所在。
在晋党覆灭时,杨博做出了和王崇古相同的选择,将晋商商帮在朝廷中扶持的官员“卖”的干干净净。
保存了自身,保存了晋党,保住了多数晋籍朝官。
此时的杨府中,杨博在,杨博次子杨俊士也在,把持各路奏章的通政司使张四维也在。
杨博、杨俊士无需多言。
张四维。
这位朝廷新的九卿。
是晋党中的新秀,深受杨博的看重,也得到了次相高拱的重视,同时,张四维还是王